【專題記者蕭淳云、駱芷萱、崔兆慧、周佩怡綜合報導】抽血櫃檯前,手拿檢驗單的病患來來往往。有一群人身穿白袍,在第一線為病患抽血;另一部分的他們,在實驗室裡專注地檢查血液中的血球異常。他們是俗稱「醫師之眼」的醫事檢驗師(以下簡稱醫檢師)。
許多會診中,醫師無法透過問診、觸診得知病人確切狀況,這時便需要醫檢師協助,採集患者的血液、尿液或糞便,並檢測其中的各項數據,作為醫師的診斷參考。醫檢師承諺(化名)形容:「醫師的客人是病人,而我們的客人是醫師。」
台灣的醫檢師養成,必須畢業於相關學系、歷經800小時的醫院實習、再考過及格率不到五成的國家考試。看似嚴謹的人才培育體系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讓醫檢師成為如此弱勢的存在?
詳細報導,請點選下圖查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