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讀諮商專業的期間,第一次聽到後現代的敘事觀點。「敘事」是一種哲學觀,已經廣泛地應用在心理諮商、質性研究、甚至人力資源管理和我們所熟知的醫學領域上。在前一版IOS15189改版時,可以發現工作中多了許多「溝通」的需求,時至今日,我們真的更了解「溝通」是甚麼,醫檢師的溝通能力真的有增加了嗎?還是,我們只在「說服」與「被說服」的擺盪中而已?
「敘事醫學」是一種素養,是知道每個人的想法與感覺都有脈絡,在事件的討論上,我們不戰對錯,而是相互了解,找出共好的解法。
但我自己要跨越這道關卡,很難。檢驗好像是個很仰賴權威的專業,我們的工作要遵守SOP,要遵守認證規範,久而久之,跟人相處時,都忘記了面對的是人不是機器:人的狀態有起伏,不像機器一樣穩定;人對事件的解讀不同,不像看到儀器的錯誤訊息後,照手冊解決就好。當我帶著對儀器的期待,去面對病人、面對醫院不同專業的同事,我能做的是找到「共好」的目標?還是跳入「對錯」的爭論中,只剩下說服與被說服的選項?
今天讀到全聯會吳老師的信,很謝謝前輩們對整個檢驗界的付出和努力。但在我心中,一直有另一個想像:有一天,民眾會願意推開檢驗所的門,開心地做自費健康檢查。因為他們知道,擁有檢驗專業的醫檢師,會好好處理他們的檢體;醫檢師理解他對健康的需求,可以推薦合適的檢驗項目;在檢驗諮詢的過程中,除了專業的服務,他們也感受到醫檢師傳達出得關懷和溫暖。
這不是話術可以做到的,但可以藉由敘事醫學的素養,讓我們更貼近人,也讓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圖片摘自https://health.hkej.com
姓名:易宜萱
職稱:醫檢師
服務機關:祐健醫事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