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 臨床病理科分子診斷實驗組 張智凱 醫檢師
受訓地點:韓國加圖立大學首爾聖母醫院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Seoul ST. Mary’s Hospital)
受訓時間:2024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
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TAMT;Taiwan Association of Medical Technologists) 與韓國醫事檢驗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KAMT; Korean Association of Medical Technologists) 因有著簽訂的合作備忘錄 (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給予台灣與韓國兩國之間醫檢師寶貴的學術交流機會,藉由觀摩學習分享兩國在檢驗醫療領域的經驗,提升彼此的檢驗技術。
很榮幸在2024年6月25日(星期二),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甄選複試評選會中與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的賴香吟醫檢師一同遴選為代表全聯會參與2024年台韓交換受訓,於韓國加圖立大學首爾聖母醫院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Seoul ST. Mary’s Hospital) 的檢驗醫學科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進行為期5天的受訓 (2024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 。
首爾聖母醫院(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Seoul St. Mary’s Hospital)隸屬於韓國天主教大學醫療體系,是韓國頂尖的綜合醫院及國際醫療中心。自1980年成立以來,該醫院位於首爾江南區,擁有先進的醫療設施和專業的醫護團隊,為來自國內外的患者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涵蓋多學科的診療需求。醫院特別在癌症治療、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神經外科、整形外科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吸引大量國際患者前來就診。根據資料顯示,該院佔地面積為190,000 m2 (地上22層、地下6層),其中檢驗醫學科佔面積為 2239.82 m2,病床數有1370床、每日門診病人達6600人次、每日手術達130個案例。
檢驗醫學科(Labo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是首爾聖母醫院的另一核心科室,也是韓國領先的臨床檢驗部門之一。該科室共有10組,分別為 (1) 血液採檢組 (Blood Collection Unit):負責各項血液採檢及檢體收集;(2) 細胞遺傳診斷組 (Cytogenetics):透過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等技術檢驗腫瘤基因和染色體異常疾病;(3) 血液組 (Diagnostic Hematology):一般及特殊血液腫瘤相關疾病診斷;(4) 分子遺傳組 (Molecular Genetics):囊括300多項的分子遺傳檢驗,感染疾病、血液腫瘤、遺傳疾病、骨髓移植、藥物基因等;(5) 微生物組 (Microbiology):專責鑑定各種細菌及病毒的培養及鑑定;(6) 臨床生化組 (Clinical Chemistry):透過全自動化軌道 (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 TLA) 串接生化及免疫分析儀器,進行生化項目之分析、特殊生化包含以質譜儀分析藥物治療之監控;(7) 免疫血清組 (Immunoserology):執行各項血清學檢驗及病毒相關檢驗、腫瘤標記、發炎標記試驗等;(8) 成分血/捐血組 (Apheresis):一般捐血及自體血液收集;(9) 血庫組 (Blood Bank):血型與輸血檢驗等專業領域,為診斷和治療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援。檢驗醫學科配備了最先進的自動化檢測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完成檢測,並由經驗豐富的醫檢師團隊進行嚴格的品質管理,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10) 幹細胞實驗室 (Blood Stem Cell Lab):幹細胞的儲存與使用。
第一天
這次的受訓為首爾聖母醫院檢驗醫學科的第一次接待外國受訓人員,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很難能可貴的經驗,透過台灣與韓國醫檢師的交流互相學習,也因此檢驗醫學科技術長Cha Kyong Ho及分子遺傳組 Gun Dong Lee組長,負責這次受訓的內容安排,如下:

在簡短的開場介紹後,Cha技術長親自帶領我們參觀各組的實驗室,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每個實驗組的工作環境和設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央實驗室的寬敞空間,實驗室內擺滿了各式先進的分析儀器,整齊有序且設施完備,這些設備彼此之間透過自動化軌道串接,形成了高度自動化的檢測流程,讓人不禁為這種現代化的操作感到驚嘆(圖一)。在這裡,我們見到了許多臨床生化檢測設備,大部分與台灣醫院常見的設備相似,但也有部分儀器是來自韓國本土品牌,甚至有些日本進口的高精度設備,顯示了該醫院在設備選擇上追求多樣性與精確性的特點。
接著我們前往分子遺傳組,這是我最為熟悉的實驗環境之一。該組實驗室內擺滿了不同型號的分子生物學分析儀器,這些儀器主要用於基因檢測與分析。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分生儀器的操作流程以及它們在遺傳學檢測中的重要性,這讓我對分子遺傳的應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隨後,我們參觀了微生物實驗室,雖然該實驗室沒有自動化軌道設備,但血液培養機器多達六台,顯示了該醫院對微生物培養與檢測的重視。實驗桌上擺滿了層層疊疊的細菌培養基(圖二),顯示出每日檢測樣本數量之龐大。
血液診斷組的部分,該組的CBC(全血球計數)分析儀多達八台,並由自動化軌道串接。由於首爾聖母醫院作為癌症腫瘤移植的國際醫療中心,在血液腫瘤診斷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水平的設備,因此血液抹片的數量相當龐大。為了提高效率並減少人工負擔,該實驗室特別配置了自動閱片機,這項設備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也大大提高了血液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血庫組及成分血組的實驗桌上堆滿了血袋,該組使用的血型試驗方法首次讓我見到大燈版技術進行大量的血型測試,這種大規模的檢測技術對於擁有龐大病人數量的醫院尤為適合(圖三)。
最後的環境介紹是血液採檢組,這組負責門診所有的血液採集工作,並且是整個實驗部門中人流最多的區域。患者需要的各類檢驗樣本,皆由此組進行收檢和記錄管理。該組配置了自動報到機,患者可藉由這套設備自助排隊,並獲得個人排隊號碼。考慮到門診採血的人數龐大且經常需要等候,設計團隊特別在號碼牌上顯示預估等待時間,讓患者對等待時間有清晰的預期,這一貼心的設計有效改善了排隊的秩序,同時大幅提升了採血流程的便捷性與檢測品質,這些都讓我印象深刻。
整體而言,此次參觀讓我對該醫院檢驗部門的現代化設備和管理模式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認識。從自動化儀器、先進的檢測技術到細緻的流程設計,每一項細節都顯示了醫院對於檢驗品質的高度重視。
下午,Cha技術長進一步為我們介紹了整個檢驗醫學科的運作模式及其品質指標管理系統,透過一系列嚴謹的監控指標來確保檢驗科的高品質運作。首先,Cha技術長提到該部門主要透過多種品質指標來監控和評估檢驗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並不斷改進工作流程以提升精確度和效率。品質指標的管理包含檢體退件率、結果報告的更改頻率、血液培養瓶的汙染率、檢體辨識錯誤率和血液檢體的廢棄比例等。這些指標不僅僅是數據的監控,更是反映了檢驗部門在操作中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檢體的退件率反映了樣本在接收過程中的品質和準確性,而報告結果的更改頻率則是確保報告的正確性和準時性的重要指標。血液培養瓶的汙染率則是為了預防和降低檢測過程中的交叉汙染風險,進一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至於檢體辨識錯誤和血液廢棄的比例,則代表了檢驗部門在樣本管理方面的嚴謹性,這些指標都對整體品質起到了保障作用。此外,Cha技術長還特別強調了各小組對檢驗時效性(Turn-around-time,TAT)的重視,透過TAT來監控檢驗流程的時間效率。每個小組都根據其負責的檢測項目,設定特定的檢驗時效性標準,以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檢測和釋出結果報告。時效性的管理不僅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也能有效支援臨床決策,確保醫療人員能夠及時獲得檢驗結果,迅速制定治療方案。在風險管理方面,該檢驗科實施了定期的風險評估,以提高整體操作的安全性。各小組定期進行操作風險的評估,針對檢驗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詳細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這些風險評估涵蓋了實驗室中每一項工作環節,從樣本接收、處理到報告的過程,全面涵蓋各項操作細節,旨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此外,檢驗科非常注重員工的安全,對於可能涉及危險操作的步驟,如接觸生物樣本或化學試劑的處理,技術長要求制定並遵守嚴格的安全規範,並隨時檢查和改進這些規範,以保護所有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Cha技術長的講解展示了檢驗醫學科在品質管理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高標準。他指出,品質管理和風險評估不僅是一個數據或指標的管理工作,更是一種責任的體現。他希望透過這些措施來提升科室的整體運作水準,並確保醫院在檢驗技術和品質控制上始終處於領先地位。
第二天、第三天
這兩天著重在臨床生化自動化軌道(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 TLA)及特殊生化質譜儀的受訓,深入了解了實驗室的自動化系統,尤其是生化實驗室的完整自動化系統TLA。該系統涵蓋了檢體接收、分類、檢體前處理到上機獲得結果報告的全程自動化處理,顯著提高了檢測效率,減少了人為錯誤的風險。透過這套先進的自動化系統,整個檢驗流程的管理更加集中、規範,樣本追蹤的準確性也大幅提升,使檢驗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提供結果,滿足臨床需求。在參觀生化實驗室時,生化組長JungJoong Lee帶領我們觀摩TLA系統的實際運作。首先檢體從採檢及收檢櫃台運送至實驗室,由韓國Wise Meditech公司所研發的ATS2000 檢體分類機 (每小時分類2000支檢體),透過LIS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的資訊及檢體條碼進行分類 (圖四)。經過分類的檢體部分會由Alice-K (K-robo) 機器人檢體運送至其他組別 (圖五)。而分類為生化的檢體則由A&T公司CLINILOG V4實驗室自動系統處理,包含自動離心 (Intelligent Centrifuge Module, iCM)、分析前檢體處裡系統 (Managed Pre-Analysis Module Plus, MPAM+)、檢體儲存系統 (Random Access Archive, RAA; 圖六),而這些系統可以串接Roche COBAS c702 生化自動分析儀,共有三條線 (每條線由3台COBAS c702組成),每台儀器所分析的項目皆有不同。由於每日檢體量非常大量,因此必須藉由這樣的方式來分流。另外Optilite Analayzer分析儀是一款專門用於臨床診斷的特殊蛋白檢測系統,主要通過濁度測量技術來分析人體血清、尿液等體液中的特定蛋白質。它有助於診斷免疫缺陷、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等疾病。
整個系統根據設定的流程自動完成檢體處理與測試操作,實現了實驗室操作的全面自動化,大幅度提升了檢測效率和準確性。
質譜儀在藥物監測中的應用
在藥物監測領域,質譜儀的應用十分重要。質譜儀具備極高的靈敏度與選擇性,能夠準確測量藥物濃度,檢測代謝物和生物標誌物,這對於用藥安全、療效監控和中毒檢測具有重要意義。質譜分析儀依賴質荷比(m/z)進行物質分析,能夠精確鑑別檢體中不同成分的濃度和比例,使得檢測結果更為可靠。質譜檢測樣本的前處理是檢測成功的重要步驟,這包括樣本的提取、濃縮和淨化,確保樣本在質譜分析時不受其他雜質的干擾。自動化系統的引入提高了樣本前處理的效率,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並確保了樣本處理的一致性和標準化。新生兒篩檢的應用質譜儀在新生兒篩檢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新生兒篩檢針對的是先天性代謝異常的早期篩檢,通過測定新生兒血液中的特定代謝物濃度,能夠在症狀出現前就進行及時干預,從而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和對新生兒健康的影響。QC與測試結果報告在這次介紹中,QC和測試結果報告也是不可忽視的關鍵部分。每一項檢測結果都需經過嚴格的QC流程,以確保檢驗的準確性和再現性。QC包括定期校正、使用標準品檢測等,以確保每份檢驗報告都符合醫院的高品質標準,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感謝生化組的代表醫檢師分享生化組的整個系統建置及分析項目的介紹,與其中兩位醫檢師合影 (圖七)。
第四天、第五天
今天的培訓,我們今天深入了分子遺傳實驗室。首先是在感染基因檢測區,我們觀摩到自動化核酸萃取的過程。這些設備可以從血液或其他檢體中萃取出DNA或RNA,為後續的檢測提供最乾淨的樣本。然後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基因定序(Sequencing)。我們看到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居然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同時掃描成千上萬個基因變異!真的是超乎想像的高效。我們還了解到這項技術在臨床上的重要應用,無論是從遺傳疾病診斷還是腫瘤檢測,基因定序就像是醫學的「透視眼」,為我們揭示了深藏在細胞裡的秘密。而HLA分型這一部分讓我想到了器官移植的那些場景。儘管這是冷冰冰的科學,但想到HLA分型可以幫助患者找到匹配的器官,從而增加移植成功的機會,減少排斥反應,讓患者和捐贈者有了最合適的連結。在RNA融合分析中,我們看到它如何幫助分析癌症中基因的融合異常,特別是對腫瘤的精確診斷。我覺得這真的是「從根源去了解問題」,就像醫學偵探找出引起癌變的罪魁禍首,從而幫助醫生選擇對症的治療方案。每次看到這些檢測背後的意涵,就讓我對基因技術的發展感到由衷的佩服。
最後的重頭戲是Alinity m儀器,這台儀器簡直就是分子實驗室的「全能小幫手」!它的高效率和準確度讓人感到驚豔,不僅能檢測DNA、RNA,還支援多種類型的檢測需求。看著它高效運行的樣子,不禁讓人感嘆自動化系統真的為實驗室工作帶來了便利。我們在分生的受訓當中分享了很多及學習很多有關現在NGS的應用,圖八、圖九為與分生醫檢師們分享經驗的留影。
這次能獲得機會前往首爾聖母醫院受訓,真的是很難的機會。結訓的當天與所有參與這次受訓計畫的韓國同事們留影。感謝他們這一周的用心教學,學習到台灣與韓國在醫檢領域中的不同,透過經驗分享,能夠互相給予不同的建議跟想法。未來如有更多的機會能夠透過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