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0 『2024第15屆亞太醫學檢驗科學國際研討會』開放報名至3月15日止,請會員把握機會踴躍參與!  2023-07-01 會員如有權益相關問題及對本會有任何建議或意見回饋,歡迎利用電子信箱或致電本會,謝謝您!!  2015-02-02 醫事檢驗師宣誓誓詞,誓詞內容請至文件下載區查閱,並請協助推廣,謝謝! 
搜尋功能區底部裝飾圖片

:::

 分享:
1310期 發刊日:2020-03-01

醫檢師電子報

109年2月重要業務摘要

秘書處  整理

 

日期 會議月出席 參加人員
2月13日

「預防保健服務之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驗醫事機構資格審查原則」討論會議

林鳳珠理事

2月27日

研商醫院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事人員出國相關事宜

賴信亨副理事長
劉兆偉常務理事

 

日期 重要發文 受文者
2月18日

建請 貴局酌情考量撥補外科或醫用口罩之配額,詳如說明段,請查照惠復。

各縣市衛生局
衛生福利部
本會會員服務委員會

2月24日

因應全球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日趨險峻,建請衛福部邀請本會出席醫事人員出國規定之討論會議,以即時掌握醫事檢驗師執行病毒核酸檢驗之人力之調度。

衛生福利部

團隊醫療中日本臨床檢查技師(醫檢師)的重要地位

國際事務委員召集人/常務理事 柯建興

 

 

 

團隊醫療是什麼?

 

現代的醫療是一種跨專業團隊(interprofessional team)醫療,通常會讓人聯想到急救、重大手術、癌症、多重慢性病或安寧照護等高風險或複雜的醫療情境,醫師、護士、醫檢師、放射師、藥師、復健師、社工師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與病人及家屬組成團隊攜手合作照顧病人。然而,即使是簡單例行性的醫療照護工作,也需要良好的團隊合作,才能為病人提供最適宜的照護。而醫檢師也是團隊醫療中的重要一員,以臨床檢查專家的身分積極的參與疾病的診斷。

 

 

日臨床檢查技師參與的團隊醫療有:

 

1. 癌症醫療的相關團隊醫療:
血液成分的分析及超音波檢查可以針對癌的早期發現及治療效果的評估。病理、細胞診檢查技師可以與病理專科醫師共同協力對癌細胞的診斷、種類、DNA等的分析檢查。
2. 營養支持醫療團隊:
從檢查數值來評估病人的營養狀態及全身狀態,執行營養支持的必要性及效果的判定,預防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
3. 感染症對策團隊:
預防院內感染的各種情報及特定病源菌、抗生素效果等情報的提供。
4. 急救醫療團隊:
24小時365天正確迅速的提供服務從檢體採取開始到各種檢查的結果,全力支援正確的臨床診斷。
5. Rehabilitation醫療康復團隊:
腦波、肌電圖的檢查針對腦神經系的活動狀態的檢查,支援診斷及預後、治療效果的判斷。
6. 褥瘡管理團隊:
從檢查數值來評估病人發生褥瘡的危機機率,來預防褥瘡的發生,如果已有褥瘡發生時,原因菌的鑑定、抗生素效果的評估等情報的提供。
7. 臨床試驗(CRC: 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團隊:
生技醫藥界常常聽到『CRC』這個名詞,英文全文是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臨床試驗是需要科學的信賴性數據以及確保參加臨床試驗的病人,他的生命安全,因此檢查數據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8. 醫療安全管理團隊:
臨床檢驗是關係著醫療事故、事件(incident)的相關數據、情報的收集,可以建立系統、對策來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
9. 醫療儀器安全管理團隊:
檢驗檢查必要實施各種醫療儀器的安全管理、保養檢點及檢驗試劑的品質管理,促使在全國哪一家醫院或醫療院所做的檢驗檢查,都有相同一致的結果,達到檢驗檢查標準化。
10. 糖尿病團隊:
血糖、HbA1c的檢查值是提供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效果的判斷,並提供合併症的發病預防等相關情報,還有,針對個人血糖機(SMBG)的管理、使用方法的說明等及協助病人血糖的自我管理。
11. 呼吸照護支持醫療團隊:
肺、器管、支氣管的活動狀態的檢查,支援疾病診斷及治療效果的判斷。

 

 

◆現在醫檢師的重要使命:

 

醫檢師除了在實驗室中實際檢驗操作外,應該走出實驗室到門診和病房為病人採集血液檢體及各種檢驗測試的檢體,並對病人進行檢驗檢查的工作。醫檢師應該更加接近病人的地方工作,例如提供病人檢驗檢查的說明、檢驗檢查結果的解釋,成為檢驗檢查專家提供病人及臨床醫療團隊簡單易懂的檢驗檢查專業情報。這樣才能提高醫檢師在醫療體系的地位。

 

這次第12屆亞太研討會的論文審查中也發現台灣已經有些醫院也在提倡跨領域的諮詢服務,我想這也是我們醫檢師該走出實驗室的契機了!因此提供目前日本醫學檢驗界踏出實驗室努力積極參與的團隊供全國醫檢師參考,希望能在各醫院的醫療團隊中爭取加入,提供我們專業知識,提升醫檢師在醫療界的地位。

開業檢驗所現況甘苦談

全聯會監事 鄞煌修

 

 

 

民國84年全民健保開辦隔年,幾位充滿理想抱負的年輕人成立了醫事檢驗所,當時許多已開業前輩對於檢驗所的前景並不樂觀,因為實施全民健保後,民眾就醫習慣改變,願意自費到檢驗所做檢查的人數亦逐年減少,每年衛生所在鄰里各區積極舉辦免費成人健檢,加上各家大型檢驗所削價代檢的惡性競爭之下,讓很多小診所外掛檢驗業務一起搶食檢驗大餅,小型醫事檢驗所在腹背受敵之下,自費檢驗業務量直線下滑,全台灣的檢驗所家數也從當時1000多家逐年減少至今約300多家,現今小型醫事檢驗所如果沒有附設放射業務,加上房租沈重的負擔,實在很難支撐下去,這讓很多醫檢晚輩卻步不敢再成立醫事檢驗所。

 

 

目前已加入健保特約小型醫事檢驗所,因欠缺「強制釋出檢驗箋」的法源依據,所以很難取得從醫院或診所釋出的檢驗箋,健保特約小型醫事檢驗所唯一能自行執行的健保業務僅剩「第一階段.成人預防保健業務」,及門市自費檢驗業務。特約醫事檢驗所承辦「第一階段.成人預防保健業務」在健保署(國健署)欠缺積極宣導下,民眾自行前來檢查的人亦寥寥無幾,期盼未來能建議健保署(國健署)藉由媒體、廣播由上而下廣為宣傳,讓特約醫事檢驗所承辦的「第一階段.成人預防保健業務」廣為人知,提昇社區民眾預防保健觀念!

 

「自費檢驗」仍是目前小型社區醫事檢驗所主要業務來源,個人深覺惟有不斷充實自己,終身學習,善用三心(用心、細心、耐心)來提供民眾更詳盡的檢驗諮詢服務,進而建立好口碑、好評價,這樣才能留住客戶的心,永續經營。

 

最近正值新型冠狀病毒流行之際,不想去大醫院抽血的社區民眾,帶著醫院檢驗單前來詢問後才得知,他們手上由醫院開立的檢驗單是無法交付給特約醫事檢驗所來執行的,民眾質疑:為何醫院開出的藥單可以交由特約藥局來執行,但醫院開出的檢驗單卻不能交由特約檢驗所來執行呢?這是民眾提出很好的問題,藉此機會希望我們醫檢師們能不分彼此,屏棄歧見、團結齊心,逐步推動修法,倘若未來「交付檢驗箋」真能落實成真,對於特約醫事檢驗所及社區民眾肯定是個正向且便民的雙贏政策!

按下職場暫停鍵-3個月的日本學習之旅

高雄榮民總醫院病理檢驗部醫檢副主任 張倩毓

 

 

 

相信大家在職場歲月,一路臨床業務併行進修學習,很難再有機會能幸福的按下職場暫停鍵,重返專心學習的單純時光,個人此次獲高雄榮民總醫院 108 年行政院退輔會公務人員出國進修人員計畫選送至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University)的研究支援部(RSD)影像科(IMG)進行三個月短期進修,學習電子顯微鏡多樣性檢體處理技術及高階設備操作,期望透過此次學習經驗,有助達成臨床設備與教學研究相輔相成之目標。


108年9月30日到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University ( OIST )拉開學習序幕,學校2011年正式成立,每年由日本政府直接挹注200億日幣於軟硬體科研經費,充足的資金與強大的企圖心,發展迅速展現在國際間,這是一所相當國際化的學校,教職員與師生其國際人士與日本國民比例約為7:3,所以英文是主要溝通語言,約有65個研究團隊,分屬不同實驗室,研究領域有物理、化學、神經科學、海洋科學、環境與生態科學、數學與計算科學以及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OIST研究單位採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

 

初來乍到,被美麗的校舍(圖一)及實驗室設備所震攝,鄉巴佬進城的感覺非常強烈,心中不由的再度感謝李恒昇部長的鼓勵與指導,才有勇氣撰寫計畫爭取,幸運蒙獲醫院予以這樣難得的海外學習機會。

 

 

我所參與學習的單位屬於研究支援部影像科,負責維護和管理影像儀器設備,提供全校師生相關光子、電子和X射線的複雜成像技術研究支持及協助並施予教育訓練,內部專家與設備分為電子顯微鏡( EM ) 與光學顯微鏡( LM )兩2大組別。這個團隊的人才濟濟,來自瑞士的Dr. Bruno Humbel博士 是主要負責人,團隊約有10位專家,來自世界各國,聽取來自各地的英文腔調,讓我的破英文更加吃力,這是個人比較具挑戰的部分。這3個月,主要在電子顯微鏡( EM )這個組別見習,其主要設備有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圖二)、高分解能電子顯微鏡(圖三)、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圖四)、冷凍電子顯微鏡(圖五),學習相關技術也是以此3大區塊為主軸,含檢體處理、冷凍顯微切片技術、特殊染色法、設備基礎維護---等。

 

  

 

OIST創校不到十年,除了嶄新與先進的設備,校方網羅各階專業人才,以跨國際團隊模式進行研究合作與教學,提供最簡便的各項流程管理,免於專業人才耗費太多精力在採購、文書作業---等雜務,並且避免團隊各自閉門造車,造成以井觀天的進步大忌。雖然學校的經營管理跟醫院有其差異性,經三個月學習與觀察,綜整三項建議供參考:

 

一、硬體資源整合,提升設備等級:在OIST研究與學術單位眾多,校地雖廣闊優美,但仍盡量避免空間設備閒置的浪費,譬如各單位不設置會議室,由公區域規劃大小不一的會議室與討論室數間,可容納3~30人不等,會議室配備齊全,由工務單位負責維護管理,使用單位透過線上預約就可使用,資訊系統預約看板會清楚顯示各會議室預約使用目的、使用單位、時間---等。若依校內研究及行政單位合計超過百餘單位,皆有會議或討論需求而各自獨立配置,除了空間浪費,單槍、投影幕、電腦、麥克風等基本會議室設備數量就很驚人,使用頻次也會因不夠密集而形成另種浪費。

 

二、研究資源整合,促進團隊模式合作:OIST的研究單位採用跨學科的方法進行研究與教育方法,為支持此一運作模式,設立研究支援部(RSD),再分設8科:DNA測序科(SQC)、影像科(IMG)、儀器分析科(IAS)、科學計算與數據分析科(SCDA)、動物資源科(ARS)、工程支援科(機械工程、奈米加工)、沖繩海洋科學支援科(OMSSS)、沖繩環境研究支援科(OERSS),為OIST的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出色的通用研究設施和技術專長服務。RSD的技術部門提供常用設備及設施的維護、操作培訓、公平使用預約制、實驗設計諮詢和方法、儀器選擇以及數據採集和分析的技術支持。RSD的行政部門則在資金申請、協作、健康與安全以及對研究活動的其他資源方面提供支持,充分發揮實際支援而非虛設,如此大大減輕各研究團隊的基礎技術摸索與行政作業時間,透過討論與共同操作,互敬及教學相長的合作模式,在既有的能力基礎再往上提升,共創研究團隊論文發表順暢與技術團隊能力提升雙贏局面。如何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餘,對於研發創新提供大家落實的支援應是可參考的模式。

 

三、主持,參加和參加國際會議,會議,研討會和其他活動,以提高知名度並增加研究和交流機會:OIST雖地處日本領土的邊陲島嶼上,為吸引國際優秀學者與增進國際知名度,非常積極爭取辦理各項學術會議,讓各界人士透過參與會議認識OIST,並且讓全校師生也能就近參加與接觸各方人士拓展視野。

 

雖然這次短期進修的主要學習側重電子顯微鏡技術層面,透過實際參與,更能觀摩學習到技術的細節,感謝影像支援科技術研究團隊的專家們在這段日子的熱心指導,他們每個人的職人精神都令我敬佩,面對每一研究委託個案,都務求呈現最理想的影像,提供研者究「一張圖片,說一千個故事」是他們科部服務的基本精神,因為好的影像,才能說出不失真的好故事。
按下的職場暫停鍵,背起行囊赴異鄉學習,感恩工作崗位上同仁的分擔,讓我能心無旁鶩學習,同年末帶著結訓證明(圖六)與所有OIST指導者的祝福(圖七),讓我充滿能量開啟下一段的職場服務扉頁。

 

我是醫檢師 我驕傲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事檢驗科分子檢驗組組長/台中市醫事檢驗師公會理事/台灣醫事檢驗學會監事 謝明昌

 

 

 

目前配合中央防疫中心的政策,避免疫情蔓延,採檢範圍擴大,全台已有30間指定檢測機構(醫院或實驗室),可以進行疑似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檢體的檢驗,而執行這些檢測的就是醫檢師」。

當大家持續在討論”檢驗量能”的話題,而且已經有很多的新聞報導在說明下,本來想堅守本身的角色與責任,不太想提出太多的意見,但是當有錯誤的訊息出現時,身為指定檢測機構中醫檢師的一份子,不得不依據自身的經驗,提出較正確無誤的說明,以避免醫檢師被汙名化背負過多的壓力。

 

在這些被認可的指定檢測機構中,都是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所規範及建議的要求下去執行2019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由於在操作時是近距離的接觸檢體,而且需要長時間暴露在高風險當中,所以所有的流程都必須要相當嚴謹並且在有高規格的防護下執行;
而在現階段大家最關注的,無非是多久可以有檢測報告,有新聞報導說最快4小時就能有確定報告,這是在檢體量較少的情況下而言,但是實際上依照目前的情況,各地區醫療院所的送檢時間不一,所以不可能一個檢體一個檢體去操作,一定是固定時間收件後一起處理,重點是在減少操作時的風險以及達到檢測上的高效率。


 
同時在檢測上還需要搭配相關的檢測試劑與檢測儀器,還有最最重要的”執行人力”;整個檢測流程,特別是在最花費時間的檢體前處理上也不是每家指定機構都有相同的規格,就我所知大部分的指定機構還都是由醫檢師用”手工方式”執行病毒核酸萃取,即使使用自動化的萃取儀處理,每次操作的檢測量還是都有其極限,依照先前新聞所報導的分生實驗室而言,一天120件檢驗量是需要9個人輪三班才能達到的,所以有篇報導,寫到"工會"理事長表示,"一個醫檢師"一天執行120件,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正確來說應是某一家指定檢驗實驗室的檢驗量能達到約120件病毒檢驗檢體/天。


 
而像我們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事檢驗科分子檢驗組目前編制有4位醫檢師,除了日常的檢測工作外,還必須執行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依照上述情況,大家可以想想一日的檢驗量應該可以有多少?
”檢驗量能”其實不單單只是填填數字般的簡單,也不應該是讓非實際執行檢測的人員拿來說嘴的話題,甚至還是有其他目的的去討論;我一直相信醫檢師是比較低調的醫療人員,我們一直堅守著自己在醫療上的崗位,雖然薪水真的不高,但醫檢師全國聯合會與台灣醫事檢驗學會也持續地替所有的醫檢師們去爭取應有的權利。


 
在這種重要的防疫時刻,我們更應該去提升我們醫檢師的角色及重要性,其實每家指定檢測機構也持續地配合中央防疫中心的政策與指示,盡可能地去提升本身的檢驗量能,以便應付後續可能產生的檢測量;當然我們實驗室也在醫院上級主管與所有相關單位,以及科內主管與所有同仁配合協助執行下,目前平均一天的檢測量至少可以達60件,因此我可以很大聲的說「我是醫檢師 我驕傲」,也希望社會大眾在目前疫情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能全力配合中央防疫中心相關政策的執行,並對於所有的醫療人員可以多用鼓勵取代責罵,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度過這個艱難的時刻。

我是醫檢師,我真的驕傲!!

部立彰化醫院檢驗科主任 游雅言

 

 

 

今早的太陽,暖暖的,舒服到有蹺班出去玩的衝動。想起某個網紅總是在影片的一開始跟大家說「Good morning,又是嶄新的一天!」,就是這種感覺,好希望春天真的來了,在春意盎然的世界裡,讓人焦慮已久的COVID-19可以退散無蹤。

 

記得在俗話說要睡到飽的大年初三早上,接到長官詢問,有沒有能力檢測COVID-19(那時候還叫2019-nCoV),整個人突然精神抖擻了起來,中性的回覆「應該可以啦,但是我們沒有BSL-3實驗室,依規定不能做喔!」。果然是長官,馬上追問,是什麼樣的規定?還好平常對傳染病的檢驗還有些概念,靠著google大神,找到了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類及第五類傳染病之相關檢體,應送中央主管機關或其指定之具實驗室能力試驗證明之地方主管機關、醫事機構、學術或研究機構檢驗」,傳染病檢驗及檢驗機構管理辦法第六條,「指定檢驗機構」的資格限具有生物安全第三等級與第四等級的實驗室。所以歸屬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的COVID-19僅能由「指定檢驗機構」執行檢驗,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波負責檢驗的實驗室只有八家的原因。之後長官開始展開鍥而不捨的執著本性,提案修法,終於以最快的速度在2月11日將指定檢驗機構的資格修正為「具備符合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辦法所定第三等級、第四等級實驗室或經機構生物安全會通過之第二等級負壓實驗室」,而我們也在2月10日晚上收到通知,在2月11日法規實施當日馬上上線,開始了與COVID-19檢驗為伍的新生活。

 

您可能會問,這麼短的時間可以馬上上線?我想這要歸功於醫檢師的專業養成,我們已經習慣遇到任何檢驗問題,都能以檢驗前、中、後,人、機、料、法、環等因素系統性的思考處理。在這10天左右的準備期間,我們不但確認儀器規格的性能需求、採購試劑、驗收檢驗系統效能、訓練人員作業能力、通過疾病管制署的能力試驗,最重要的還有完成了整個作業流程的風險評估,把從檢體收件、檢體前處理、核酸萃取、rRT-PCR反應、報告判讀、報告核發等過程可能遭遇的風險因子一一盤點檢視,再針對有疑慮的風險因子擬定預防措施因應。目標是讓所有的醫檢師在保護自身與周遭環境安全的前提之下,快速的提供主管機關正確的檢驗報告,在這場戰役中,盡職的扮演醫檢師柯南,把肉眼看不到的COVID-19藉由核酸萃取與放大揪舉出來。

 

COVID-19檢驗上線後,很慶幸我們有在負壓實驗室裡操作結核菌檢體的訓練背景,不僅會思考到防護裝備的齊全與否,更會在小小的生物安全櫃中留意操作的小細節,知道clean to dirty的動線規劃,避免檢體之間的污染;知道善用左右手,各負責試劑或檢體開蓋;知道何時該換第二層手套,避免看不見的沾染物質污染不同的檢體;知道在第二層手套還沒脫掉前,絕不讓雙手離開生物安全操作櫃….。整個作業流程中,檢體的前處理最耗時、耗力,不但無法自動化,還需要如前述的小心翼翼,深怕一個閃失,會污染人員、環境,更怕檢體之間的污染,造成疫調方向的錯誤,成為這一場戰役的罪人,可以想像壓力之大!接下來的核酸萃取,雖然相較下較為簡單,但還是一樣需小心試管開蓋的噴濺、手套的沾染等污染風險。最終能產生報告的rRT-PCR,雖然是儀器進行反應的結果,但上機之前的試劑配製與核酸添加還是需要人工。不但添加量極少,挑戰醫檢師的眼力與手的穩定度,上機的試管極小,根本無法標示,更是考驗醫檢師的專心與耐力,只能在心裡默數加到第幾個反應槽,這中間千萬不能被打擾或分心,否則不是前功盡棄,反應失敗,就是檢體錯置,導致不知道多少的報告錯誤。最終報告的判讀部分,因為是新的檢驗項目還來不及有市售套組可以使用,僅能依賴in-house PCR方法,故在判讀上就亟需醫檢師的專業,除了陽性、陰性的品管結果需符合預期,更要小心翼翼審視每個反應的曲線,是真的陽性反應,還是螢光雜訊造成,避免偽陽性報告的假警報,也避免偽陰性報告而讓真正病人錯失治療或隔離的先機。

 

與COVID-19檢驗為伍至今過了2週,本來就已經緊湊的檢驗排程,硬是在每天早上、下午再擠進一批次各長達4-5小時的檢驗業務;本來就已經吃緊的人力,硬是靠「打一場聖戰」的使命感,擠壓大家所剩無幾的休息時間來完成任務。所幸,還是醫檢師的養成教育奏效,大家都能夠體認與體諒,身為醫療體系的一份子,當有重要的任務時,一定當仁不讓、挺身奮力達成。感謝我們實驗室同仁同心協力投入這一場戰役,也感謝台灣醫檢界的各位醫檢師,在這一段時間裡,大家互通有無、分享經驗,讓揪舉COVID-19的關鍵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被很多實驗室建立、大量啟用。

 

 

我是醫檢師,我真的驕傲!!

 

  

檢驗守門員~~ 您的健康由我來守護

台南柳營奇美醫院臨床病理科技術主任 侯佳儀 

 

 

 

1月14日是醫檢師節,柳營奇美醫院在這一週舉辦一系列醫檢師節的慶祝活動,活動內容有【檢驗衛教及顯微鏡下的世界】【小小醫檢師體驗營】,讓民眾與小朋友藉由一同參與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在忙碌的醫療院所中,「醫檢師」常常隱身幕後,卻是為民眾把關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藉由醫檢師節活動讓民眾認識醫檢師,了解臨床醫師進行疾病診斷和用藥評估時,需依據檢驗報告協助醫療診斷。

柳營奇美醫院黃順賢院長表示,每年的一月十四日是醫檢師節,醫檢師除了在抽血之外,更將檢體成為一份檢驗報告,並產出精準的檢驗數據,讓醫師可以進行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有些時候,醫檢師早一步發現異常數值,立即通報醫師,甚至能及時挽回病人寶貴生命。因此,醫檢師在醫療專業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謂是守護民眾健康的最佳檢驗守門員。

臨床病理科侯佳儀技術主任表示,「阿伯 今日有空腹嗎?」這是醫檢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正確的檢體對於醫檢師而言具有高度重要性,為了讓民眾知道這些檢體的重要性,活動現場設置多台顯微鏡,讓民眾可透過顯微鏡看到血球型態、細菌長相、尿液結晶、寄生蟲等平時不易看到的細胞、微生物、結晶…等,同時還安排免費血糖檢測及檢驗衛教有獎徵答及遊戲闖關集點送,另外,當週還舉辦了「小小醫檢師體驗營」,安排多項醫檢師工作內容的實作與體驗,如血型鑑定、假手臂抽血體驗…等,讓小朋友對醫檢師多一分認識。參與活動民眾表示,這樣的活動可以學習新知識和闖關送小禮品,非常有趣,希望可以常常舉辦。當日活動吸引百餘位大小朋友參與,熱鬧非凡。

醫檢師除了在抽血櫃台服務之外,有更多的是在實驗室、洗腎室、心導管室裡默默為病人執行檢驗,提供臨床醫師更多的資訊。為傳達「檢驗促健康、預防勝治療」的重要性,本院醫檢師跨出實驗室與民眾互動,藉由舉辦活動來傳達正確檢驗專業資訊,讓民眾能獲得正確的檢驗識能,進而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對抗「COVID-19(武漢肺炎)」~為所有辛苦的醫檢師們加油

2020年2月13日 - TVBS NEWS


2020年2月16日 - 台視新聞


2020年2月21日 - 華視新聞雜誌


2020年2月25日 - TVBS NEWS


2020年02月25日 - 蘋果新聞網

 

吳俊忠:新冠肺炎蔓延 醫檢師人力荒

新聞稿連結:網址

 


2020年2月26日 - 三立新聞

投稿須知

《全聯會熱情邀請會員投稿,規則如下》

() 投稿請註明真實姓名、職稱和服務機關,首次投稿者請附本人頭像照以利提高文章辨識度。
() 文稿字數300~500為宜,需附相關圖片至少1張,多張更佳,稿件請以可編輯之電子檔寄至全聯會tamt2000@gmail.com或總編輯信箱mt.say.it@gmail.com
() 投稿內容為醫檢領域相關,包括各類活動、參加會議心得、摘要、見解、正向建議等。
() 稿件之內容,須符合法律規範,且不得有違反公序良俗或侵害他人權利與汙辱謾罵情事。如有違反,與不符上述規定者不予刊登。
() 一經採用給予稿費800。鼓勵大家投稿~~

:::

連結至上一月份按鈕2024 年 03 月連結至下一月份按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連結至更多網網相連網站
iOS QR code
QR Code
Android QR code
QR Code